热点信息 Focus
教学运行

第一批校级一流课程验收审核工作方案

作者:  时间:2022-03-31 14:59  浏览:

 

为落实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教高〔2019〕8号)和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, 根据武汉文理学院《关于首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现开展2021年首批立项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结项验收审核工作。具体工作方案如下:

一、成立验收工作小组

本次参加验收的一流课程共23门,将分两个验收评审小组进行:

第一组成员:刘可风(组长)、王仕杰、吴聪、陈维良、李蔚、刘伟明、邓弥弥;

第二组成员:艾永循(组长)、谢建群、张蕾、李继高、沈传茂、廖建刚、汪晗。

二、验收时间

3月23日至3月30日,分两个阶段进行,具体安排如下:

第一阶段为网上评阅阶段。时间:3月23日至3月29日

第二阶段为现场评审阶段。时间:3月30日13:00-16:00

三、工作流程

1.验收课程及分工

第一验收评审小组负责《英语演讲与辩论》《婚姻家庭继承法》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》《法语语法》《商务英语听说》《物权法》《动画角色造型设计》《广告策划》《计算机辅助翻译》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》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《品牌形象策划》《学前教育史》等13门课程的评审验收。

第二验收评审小组负责《医用化学》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》《国际贸易实务》《机床电气与PLC应用》《大学体育》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《画法几何、机械制图(1)》《国际金融》《财务管理》《旅游文化》等10门课程的评审验收。

2.评分标准

参考《武汉文理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验收评审参考标准》(详见附件)执行。

3.评审流程

(1)网上评阅阶段

评审小组成员提前参照《武汉文理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验收评审参考标准》查验审阅课程验收材料。

(2)现场评审阶段

评审会地点:第一评审小组在1-912会议室;第二评审小组在1-811会议室。

评审会程序:一是现场展示环节,课程负责人讲解课程建设实施情况、特色内容、建设成果收益等内容,限时间5分钟;二是现场提问环节,课程负责人回答评审小组问题,限时3分钟;三是讨论评分环节,评审小组集中讨论、打分、给出评审结果。

附件

武汉文理学院一流本科课程验收评审参考标准

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评审参考标准

一级指标

二级指标

具体描述

1.课程

内容(20分)

1-1规范性(5分)

课程内容为高校教学内容,符合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等要求,课程定位准确,教学质量高;课程知识体系科学完整。

1-2思想性、科学性、先进性(5分)

坚持立德树人,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体现课程思政育人宗旨;课程内容先进、新颖,反映学科专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成果,体现教改教研成果,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。

1-3目标导向性(5分)

针对培养方案中的“毕业要求”合理设置课程内容,明确课程的具体目标导向,目标与内容相一致,内容支持目标。

1-4适当性、多样性(5分)

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配置丰富、多样,深浅度合理,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,考试难易度适当,有区分度。

2.课程教学设计(15分)

2-1高阶性(5分)

课程教学设计包含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有机融合,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。

2-2创新性(5分)

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并持续更新,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、多样性和互动性,学习过程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,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。

2-3挑战度(5分)

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,能激发学生发挥潜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拓展应用,培养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。

3.课程

团队(20分)

3-1负责人(10分)

在本课程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,教学经验丰富,教学水平高,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投入精力大,有一定影响度。

3-2团队(10分)

主讲教师师德好、教学能力强,教学表现力强,课程团队结构合理。

4.教学

支持(15分)

4-1团队服务(8分)

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测验、作业、考试、答疑、讨论等教学活动,及时开展有效的指导与测评。

4-2学习者活动(7分)

课堂教学过程响应度高,师生互动活跃。

5.应用效果与影响(30分)

5-1质量评价(15分)

近2个学期的课程教学综合评价结果良好。

5-2持续改进情况(15分)

课程根据教学效果反馈,对教学方式、课程内容、考试、答疑等进行持续改进。

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评审参考标准

一级指标

二级指标

具体描述

1.课程

内容(20分)

1-1规范性(5分)

课程内容为高校教学内容,符合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等要求,课程定位准确,教学内容质量高;课程知识体系科学完整。

1-2思想性、科学性、先进性(5分)

坚持立德树人,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体现课程思政育人宗旨;课程内容先进、新颖,反映学科专业先进的核心理论和成果,体现教改教研成果,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水平。

1-3目标导向性(5分)

针对培养方案中的“毕业要求”合理设置课程内容,明确课程的具体目标导向,目标与内容相一致,内容支持目标。

1-4适当性、多样性(5分)

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配置丰富、多样,深浅度合理,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,考试难易度适当,有区分度。

2.课程教学设计(15分)

2-1高阶性(5分)

课程教学设计包含知识、能力、素质有机融合,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。

2-2创新性(5分)

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并持续更新,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、多样性和互动性,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,合理设计线下授课和线上学习的各个环节,体现线上资源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优势。

2-3挑战度(5分)

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,能激发学生发挥潜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拓展应用,培养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。

3.课程

团队(20分)

3-1负责人(10分)

在本课程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,教学经验丰富,教学水平高,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投入精力大,有一定影响度。

3-2团队(10分)

主讲教师师德好、教学能力强,教学表现力强,课程团队结构合理,团队教师有线上课程建设经验。

4. 教学

支持(15分)

4-1团队服务(5分)

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测验、作业、考试、答疑、讨论等教学活动,及时开展有效的指导与测评。

4-2学习者活动(5分)

课堂教学过程响应度高,师生互动活跃。

4-3教学资源(5分)

所选用的线上课程资源为优质教学资源,如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资源。

5.应用效果与影响(30分)

5-1质量评价(10分)

近2学期的课程教学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良好。

5-2课程应用情况(10分)

在本校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结合,推动教学方法改革,有效提高教学质量。

5-3持续改进情况(10分)

课程根据教学效果反馈,对教学方式、课程内容、考试、答疑等进行持续改进。